一个市场研究者的世界杯之夜

最近一周,Vincent和我在准备一个复杂产品的研究项目。这个准备,让两位研究经验累计超过30年的研究者非常焦虑。尽管我们在4天前构架了一个研究框架,但是,我始终无法完全说服自己那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昨......

一个市场研究者的世界杯之夜

最近一周,Vincent和我在准备一个复杂产品的研究项目。这个准备,让两位研究经验累计超过30年的研究者非常焦虑。尽管我们在4天前构架了一个研究框架,但是,我始终无法完全说服自己那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昨晚9点,我吃完烧烤,看着这个框架,看着100多页从不同的报告和计划书中摘出来的相关内容,忽然觉得头脑里一片空荡荡,这不是我要呈现给客户的。我告诉自己,先睡会儿吧。

就这样睡到2点半,跟着球迷们看世界杯的节奏,我艰难地爬起来,删掉原来的框架和所有的备选内容,只保留了封面,我决定停下来重新思考。

17个小时后的此刻,我坐在机场的咖啡厅里,已经知道那会就是所谓的一个研究者的关键时刻。你知道了一些东西,也初步定义了核心问题,经过几天的焦虑和自我否定,你现在更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的,你所焦虑的,正是客户团队在过往几年所焦虑的。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都是这个世界上的真实的存在。这种焦虑体验让你第一次具备了和客户站在同一层面思考的能力。

这就是RESEARCH,停下来,重新/反复思考,寻找最好的答案。给自己和团队,然后才是给客户。

重新启程的速度很快。3个小时候后,我看到东方的天空露出迷人的粉红色,有点后悔没有带单反。全新的研究框架和内容已经完成。作为一个研究主题的预探讨,我准备了3个章节,首先是对客户商业问题的理解,回答了品类市场的动态,客户新产品的战略企图及其可能的特点,面临的机会和挑战;其次是其核心竞品的策略解读,通过解读其母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定位,新产品上市的营销计划(感谢万能的豆丁:)),我们能够判别一些东西,提出一些假设;第三部分是重点,包括两个小章节,首先是品创对于客户在当下的产品生命周期中面临的商业问题,以及做这个项目的决策落脚点的理解;其次是对其间的3个关键问题的梳理和探讨。我们有1个半小时,所以我准备了50页左右的PPT。当然,主要的工作是组合和编辑。

这3个小时中,从研究的角度,我有两个重要成果。一是我第一次把此类项目定义为“基于用户洞察的营销机会识别研究”,即产品基本定型,很快就要上市并开展一系列的品牌传播活动,针对大的目标用户界定和竞品界定,此刻需要更为具体深入的理解目标是谁?他们为什么买?在将这个品类用户细分为不同类别,并发现每个细分用户的品类驱动及未满足需求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内部对新产品优势的判断,找到新产品在这些机会上的定位方向。并最终结合目标群体的特征展开针对性的传播活动。其实,很多时候,市场部的使命,就是这样,深入解读用户,把产品(无论从研发端给出的是好是坏)卖给合适的人。

第二个重要成果经过前段的焦虑和分析,我读懂了客户的焦虑。从竞品策略的解读,客户产品的只言片语的公开/半公开报道中,从目标用户的态度和需求分析,在研究思路的分享中,我们给出了未来新产品可能具备的几个优势――我们的思路陈述后,客户给出了他们内部及其咨询团队的长时间探讨后的几大优势,绝大多数和我们提出的假设是相符的。对于一个复杂产品,作为一个第一次进行这类产品研究的研究者来说,说明我们的焦虑是有回报的。

5点半,我定了到8点半的闹铃。这3个小时睡得很香。再次起床的时候,窗外已经大亮,虽然没有了粉红色的天空,但我心里却有很明媚的色彩。

这就是我的工作,一个以发现为乐趣的市场研究者的世界杯之夜。这就是品创方略,所谓资深人员的项目参与程度。至于客户的选择,呵呵,这个不重要,我们唯一要超越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