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T的故事(一)
发布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作者:品创
在品创,研究团队的时间分为两类,一是项目时间,二是研发和培训时间。我们在项目时间中所忙碌的,代表了品创在客户心目中的位置,也是此刻我们在市场上的真实定位。而我们在研发和培训时间所忙碌的,代表了我们是如何迈向要去的地方。每一步,可以很慢,因为毕竟项目优先,可以很小,因为每一步我们都会充分沟通,所以它是团队的进步。
活在当下,心怀未来。这就是我们对两类时间和它所代表的不同位置的理解。也是品创团队不同于众多市场研究团队的关键点。
在最近2周,品创一个重要的研发任务就是PPT模板。我们已经敲定了和品创风格一致的配色,以及满足我们的研究成果特点的版式。我们还要继续完善标准化的定量报告的诸多细节,从而让更多的新进人员能够在快速培训后,一步做对。
确实,PPT是现在市场研究公司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无论是计划书还是研究报告,我们都需要把自己的思考和观点通过PPT展现给客户。“天使在细节中,魔鬼也在细节中”。怎样才是一张专业的PPT呢?做为和中国的市场研究共同成长20年的调研老兵,我们对PPT的认识也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8-2002年,把WORD搬到PPT上。之前90年代的报告主要使用WORD,夹叙夹议,一段文字一个图表,一段文字一个图表……悲催的是,经常图表都放上了,但不知道应该写哪些文字……有时候,为了拼凑文字,就经常翻箱倒柜地查找二手资料。所以,那会认真负责的研究人员都是去图书馆写报告的,因为安静且方便查找资料啊。
PPT的普及,是因为越来越多和客户现场沟通,尽管内容很多还是从WORD搬到PPT上,但是,研究者的工作发生了极为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再是关在小黑屋里埋在辞海一样厚的打印数据表中皓首穷经地写研究报告了,而是要在客户的决策者面前,真刀真枪地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和观点用PPT清晰地呈现出来,更要在现场公开面对客户的挑战/质疑……所以,用WORD还是PPT,这明显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工作定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者还是客户决策的辅助者。所以当时PPT明显代表了市场研究行业的先进生产力,走在前面的也是国际性市场研究公司。我还记得2000年前后,几家研究公司的人碰到一起,交流报告形式,P派明显趾高气扬,W派就仿佛一段文字一个图表被看穿一样,有那么一点抬不起头。
好在形式上的东西是最容易学习的,所以大概从2000年后,PPT就成为主流了。而用WORD写报告,在大量的调研数据和二手资料中分析找到结论和自己的观点---这一研究员最重要的功底,却在报告形式的革新中被有意无意的忽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