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 如何挖掘品类购买驱动中比较感性的部分?很多品类都有这个挑战,例如啤酒、彩妆等不像其他类目那么理性决策,有很多感性冲动在里面的。 A: 分享下我的思考:比较emotional的品类或者情感占据较大影响......
Q:如何挖掘品类购买驱动中比较感性的部分?很多品类都有这个挑战,例如啤酒、彩妆等不像其他类目那么理性决策,有很多感性冲动在里面的。
A:分享下我的思考:比较emotional的品类或者情感占据较大影响的品类,深入挖掘情感和社交需求,确实在访谈中是比较挑战的,一般我建议用JTBD的转换访谈法,要从两个方向去着手:
一是从用户的Switch(转换)视角上着手,
1、研究切入点:狭义的switch是指解决方案的转换,以前用A现在转换到B,或新增了某些解决方案(新品类、新品牌),减少了某些解决方案(旧品类、旧品牌),同时使用了多个选择方案。广义的switch是但凡有行为的改变都算转换,除了解决方案的转变以外,用户使用场景上的变化、行为上的变化、购买上的变化都算转换。我们需要关注用户广义的switch。
2、关注重点:一旦识别出Switch,我们就要去还原它整个转换过程,以从A转换到B的过程为例。他的念起时刻是什么?哪一个moment打动了他?或者在一个场景下,他觉得自己不那么好,那他在场景下向往的自己是怎样的,他都采取了方式进行信息的收集、对比等。在每个环节中,需要把重心放在用户的感受如何,请他描述他理想的那个picture,而不要放在单纯的包装、产品等功能相关的内容。
方向二:从用户的生活场景着手,描述场景下理想中的自己。
1、研究切入点:从用户的生活场景着手,描述场景下理想中的自己。以彩妆为例,用户要变得更加出彩,更加美丽动人,或者是表达自己的重视……如盛装晚宴,或者是商务会议等。不同场景对妆容的要求不一样,有的是浓妆,有的是淡妆。我们需要去分析用户在这个场合下,他要扮演的是什么角色,他理想中的自己的形象和状态是怎样的?他希望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以及希望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这时用户通常有一个理想的picture或者投射,例如像某个演员,或者是身边的某个人,让用户去描述这个具象的picture。
2、关注重点:我们通过这个picture再去还原他在这个过程中他的期待,重点不在那些产品、包装、品牌层面的内容,而去更多的让他去讲他在这个场合下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达到什么样的状态、获得怎样的感受,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等,请他详细描绘“理想中的自己”。以及当下他所雇佣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痛点,与理想效果之间的GAP在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