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一门课,学好一门手艺

历史的垃圾时间,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讲好一门课,学好一门手艺 最近5年,JTBD课程大大小小讲了近百场,依然觉得每次讲完都有很多遗憾,所以每次上课依然还要备课,还要迭代。 在我讲了这么多场之后,我发......

讲好一门课,学好一门手艺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13日    作者:张弛

历史的垃圾时间,最值得做的事情就是讲好一门课,学好一门手艺

 

最近5年,JTBD课程大大小小讲了近百场,依然觉得每次讲完都有很多遗憾,所以每次上课依然还要备课,还要迭代。

 

在我讲了这么多场之后,我发现真正让一号位眼前一亮的是“左墙右墙”思维,简言之,无论产品创新还是品牌营销,产品价值主张能否站得住、抓住人,关键在于是否真的从用户需求出发,这是所有人都认同的政治正确,但问题在于什么是用户需求?用户有哪些需求?这个问题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JTBD的核心价值就是通过从工程学视角定义用户需求、进而构建以用户待办任务为主轴的用户需求的左墙,它强调左墙一定要剥离产品相关的东西,然后再看右墙供给侧的产品或解决方案,在左墙的映衬下如何被雇用、被弃用。这个道理很简单,人性就是手里拿着锤子眼里到处都在找钉子,俞军说产品经理最核心的职能是了解需求,其实就是要克服自己人性中的产品本位主义,回到用户需求的左墙上。

 

如何构建用户需求的左墙?五个步骤:

 

1.目标用户是谁?我们有哪些切分品类目标用户的维度?哪些维度切出来是真正好识别且和容易落地的?这是需求左墙的纵轴,要尽可能稳定也就是硬刀子优先。这里的挑战在于如何与公司层面的、大家熟悉的用户细分建立连接、同时又能落地到品类层面的产品规划?我的个人经验是,这种更新型细分高度依赖前期和客户洞察及产品团队的共创,然后才是执行层面的定性定量等。5月底我们会交付这样的服务于产品规划的细分维度和人群假设共创工作坊,一边给产品同学们讲用户细分、待办任务,一边引导大家共创细分维度。目前为止我觉得这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案。

 

2.有哪些相关场景?首先要构建用户场景的主维度,时间、空间、上下游任务等都是一定要考虑的,难度在于如何独立穷尽地构建场景,这样才可能为定性用户的甄别提供坚实的基础,进而才可能实现高饱和度的定性挖掘。这个部分我非常喜欢,是真正需要资深人员发挥洞察力和品类理解力的环节,要打破常规,改天会展开讲讲。

 

3.有哪些待办任务?如何尽可能穷尽“场景+动作+目标对象”?待办任务的层级如何?哪个层级是这次项目要站住的?以我个人经验,这是最重要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重点场景、相关层级的核心任务中,用户有哪些期待收益和痛点?哪些是功能价值层面、哪些是情绪价值层面?

 

5.最后一步就是从用户洞察到产品策略的跳跃了,在目标用户识别、重点场景和核心任务的界定基础上,我们已经梳理了这么多具体的期待收益和痛点,好了,哪些收益和痛点是我们能比竞对更好、更持续地满足的?这就是从左墙出发构建连接产品右墙的价值主张定义。这个步骤是产品经理、而非洞察团队为主导的。

 

我们正处在历史的垃圾时间。作为奥地利学派的忠实信徒,我很认同米塞斯论述,当某段历史违背了经济规律,而个体又难以扭转局面,整体趋势看似注定失败的时刻。在这个阶段,我们可能会目睹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企业倒闭、金融危机、信誉崩塌等。这些事件就像是一幕幕大戏,让人瞠目结舌。在这个特殊时期,智者的最佳策略是“躺平、看戏、等待”。

 

如何积极地等待?我的答案是讲好一门课,学好一门手艺。你的答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