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是最难做的调研,没有之一。但我对UA研究有特殊的感情,为什么呢?今天就讲讲我和UA研究的故事。 2009年,我过得很艰难。当时我和德国人合资已经3年,业务发展很顺利,但我的压力越来越大。当时我们70%......
U&A是最难做的调研,没有之一。但我对U&A研究有特殊的感情,为什么呢?今天就讲讲我和U&A研究的故事。
2009年,我过得很艰难。当时我和德国人合资已经3年,业务发展很顺利,但我的压力越来越大。当时我们70%的业务是汽车调研,直接成本很高,需要垫资,回款周期非常长,每季度董事会,现金流问题都是最头疼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终极解决方案就是股东双方增资,德国人看好中国市场,这点资本投入对这家法兰克福上市公司完全不构成压力,甚至能带来股价的上升,但是,对我和中方这些个人股东压力就不一样了。
经过很多轮谈判,我们和德国人达成了一揽子交易,就是我们先转让一部分股份给德国人,然后大家再一起增资,这样中方股东不但有了卖股份得来的增资的钱,而且因为转让后中方只占10%股份,所以需要相应增加的资本也少了不少。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吧,也不完全是。
因为合资双方股份占比的变化,德方拥有了90%的股份,所以在合资公司内部,基本都是德方说了算。德方在服务全球客户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我们当时德方的总经理在和宝马客户讨论报告的时候,双方可以非常轻松地斜坐在会议桌上,用德语快速地交流,而且,当时德国人都喜欢住在棕榈泉那片,他们经常搞些老乡聚会,人么,永远是感情的动物,非常好理解。
但是在指导团队服务中国本地客户时,德国人面临巨大的障碍。当时我们请了三位德国人过来,有一位Frank,负责技术和电信领域的业务,有次他们拜访移动公司,回来时和我说,中国手机用户竟然不能携号转网,我一直到现在都忘不了他满脸不可思议的表情。
因为我的优势是擅长服务中国本地客户,加上财务人事等管理任务都由德国人负责了,所以我就和董事长商量,我来负责服务中国本地客户,成立一个新的事业部,老外觉得这主意不错,问我这个事业部要不就叫Local Team,我不同意,建议叫策略研究事业部,老外勉强同意了,因为策略研究,站位很高,反而显得公司其他事业部有点不那么高级。好在老外也和钱没仇恨,只要能挣钱,叫啥其实也不那么重要。
从10年开始,我的全部精力就聚焦在这个事业部,招聘,拜访客户,最多的时间花在把德国人的研究模型本地化。本地化不仅是翻译,更重要的是结合对中国客户需求的理解。当时我已经离开业务一线好几年了,原先的客户也都交给手下的总监去服务了,重新回到一线,带着小朋友沟通需求讲方案讲报告,说是没有压力是骗人的。我记得当时还定做了一套西装,见客户时显得更正式。后来,看到有人说男人的西装就像上战场的盔甲一样,我觉得特别贴切,是的,当时的我,需要一些盔甲武装自己。
策略研究事业部那几年,我们做的最多的项目,就是U&A研究。毕竟,这种策略型项目即要求扎实的方法论,又要求资深人员的投入,很多大厂不愿意做。正好这是我们的强项。巅峰时期,我们团队同时做7个大型U&A,每人盯一个,我几乎每天都在客户那边开会,我们团队忙不过来,也会请公司定性团队的同学来支持,当时我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位定性研究经理负责的项目,无论是现场还是报告,我们根本不用操心。后来,我出来创业,又找到她,对,就是品创现在的合伙人Leah,我们继续在品创完成了很多卓越的课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
2013年,在我四十岁的时候,彻底离开一手创办但已经和我关系不大的合资公司,创办了品创,希望通过用户洞察的力量,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现在,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在做最难的项目,依然满怀热情,期待更多同路人。只是现在,我已经很少穿西装了。至于这家德国公司,唉,已经合并到全球最大的一家美国研究公司中去了。
回想起来,我当时的选择是正确的,在合资公司后期,回到一线,去做最难的U&A项目。是的,最难走的路,往往才是正确的路。因为这条路上,你会变得更强大,变得不再需要外面的盔甲,更强大的你,也会遇到更多同路人,一起成就更好的未来。
现在的你,过得艰难吗?如果没有那层盔甲,你依然很强大吗?如果你想变得更加强大,12月6日,我的第一期开放式主持人训练营开营了,赶紧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