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假设来自开放的思维模式。对调研来说,开放性地理解用户需求是极为重要的,这种需求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例如,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是一百多年前的亨利.福特,他说不要去问消费......
好的假设来自开放的思维模式。对调研来说,开放性地理解用户需求是极为重要的,这种需求的变化是日新月异的。例如,世界上第一位使用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的人是一百多年前的亨利.福特,他说不要去问消费者想要什么,因为他们只会说想要一匹跑得更快的马。这个案例经常被用来论证消费者需求是个伪概念。事实上,亨利.福特的成功正是来自用批判性思考去理解用户需求,他的解读是用户需要的并不是一辆“更快的马车”,用户的真实需求是“更快”,而“马车”只是大众认知中实现“更快”需求的一种交通解决方案,为什么大众并没有认知把汽车当做首选的解决方an呢?因为当时的汽车太贵了,太贵的背后是生产效率低下。如何创新汽车的生产过程,使得汽车产品不但价格更便宜且质量也要保证?亨利.福特通过流水线大批量生产汽车实现了这一目标。
在今天重新思考汽车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非常有意义。在我们刚刚完成的出行习惯研究中,我们发现人们越来越多的在交通工具上做更多事情,这源于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城市化进程导致在途时间越来越长,同时智能手机和4G提供了碎片化场景中做更多事情的可能性。新的问题提出来了,作为最主要交通工具的小汽车,它的使命只是帮助用户从A点安全、舒适、快速的到达B点吗?如果在途时间不可能缩短,能不能让这个时间变得更有价值?例如让更多以前需要在到达B点完成的事情在车上就可以完成?我们现在可以在车上听得到来学习,看在线视频来放松,刷微博来获得新资讯,未来,我们能不能在车上做美甲,上面对面的一对一外教课?我们的研究假设指向一个更大的方向,即用户为什么需要达到另一个地方?如果有很多时间可以在车上完成,那么人们一方面会减少出行频率,这样不也减少了交通拥堵吗?对于主机厂来说,如果说网约车的共享模式让用户在A点便利出行有了更多选择,客观上减少了私家车的使用频率,那么,人们出行习惯的变化,对车内时空的重新定义,最终导致的B点的减少或许需要汽车厂家和出行服务公司有更多前瞻性的思考。
好的假设更来自调研过程。我们大多数的调研项目方法都是综合定性定量,且大多数都是定性先行,用来深入理解用户的基础上发现更多假设,后续定量用来验证这些假设哪些更重要。
举个例子,洗碗机这个产品在中国目前渗透率并不高,我们对中国用户如何使用洗碗机了解很少,这样也很难提出关于产品创新的足够丰富且有事实依据的假设。为此,我们在做一个洗碗机用户研究和产品创新机会识别的项目中,采用了24小时摄像观察的方法,就是在用户家里洗碗机的上方、还有餐桌的上方各装一个智能摄像头,当然是经过用户同意的哦,先观察一周用户如何收拾碗筷、如何使用洗碗机,然后再进行入户访谈。通过观察我们把用户使用洗碗机的全过程分解为12个环节,从清理餐后盘子开始到洗碗结束。
在一个南方用户的视频中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每次洗碗机工作结束,女主人都要在洗碗机的门上别个扇子,留个缝,通过访谈我们知道,原来她洗碗结束后并不会把碗碟取出来,就是把洗碗机当碗柜,这样省事了,但是,南方天气潮湿,洗碗机的烘干功能有限,她经常在第2天打开的时候发现里面有返潮和气味,所以养成了开个缝透气的习惯。这说明烘干是洗碗机的一个痛点,也是产品创新的一个机会点,这种创新机会即可以来自烘干,即让用户不需要打开门透气,也可以来自另一个方向,就是洗碗机结束洗碗后自动开门。实际上,这正是两个高端洗碗机品牌的技术路线,一个是博世,它通过独有的沸石烘干专利技术解决了这个痛点,另一个是美诺,它用的是自动开门技术。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定性研究,特别是沉浸到用户产品使用场景中的长时间的观察,是获得好的假设的有效途径。
2019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