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研究项目团队作战的五种武器(上篇)
发布日期:2015年04月08日 作者:品创
在品创,我们绝大多数的项目都是策略型研究。所谓策略型研究,即需要回答的商业问题复杂且重要,属于开放型而非验证型研究,这就要求研究团队不但要有资深人员全程参与,而且如何参与,从而既保证项目质量又使得资深人员时间得到高效利用,成为项目和团队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这里我们分享品创的五种武器之一二。
SCQA:确保方案中能对客户问题进行准确的理解
- 计划书的开篇,沿着SCQA梳理客户的商业问题:从问题的背景开始,写道客户决策者面临的挑战,点出其纠结的核心商业问题,并继续将其分解为几个需要在这个项目中回答的调研问题。通常这部分已经覆盖了方案中的研究背景和目的,对客户商业问题的理解
- 问题的背景可多可少,有时间也有资料,就以SWOT形式简述其面临的商业环境,如果时间和资料有限,也可以直接切入客户当前面临的最紧迫的形势。
- 核心商业问题,这块的秘诀是所有决策者焦虑的问题无非是两大类,一是结果,二是手段。结果取决于企业的背景和所处的商业阶段,可能是营业额,市场份额,利润额,甚至一些上级领导的KPI;手段通常是4P的组合。
- 从商业问题梳理为调研问题是难点和重点,也是体现研究者专业的地方。这里首先要对商业问题做界定,毕竟咱们不是咨询公司,研究项目通常都是基于对市场和用户反馈的收集,来对商业问题进行某一方面的探索。所以,我们要对决策者对项目产出的期望进行管理。这意味着要同时界定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视觉化的洞察工作坊:沿着商业问题梳理事实,激发洞察
- 传统上,研究咨询项目的讨论以口头讨论为主,资深人员口述,初级人员记录,或面谈或电话。这样的形式有两个很突出的弊端:其一是资深人员如果不深入一线的话,很容易根据项目人员所提供的片面的、精简过的资料来提供指导意见,而项目人员往往由于经验不足而无法补充或辩驳。这样的结果往往是项目质量受到影响。而资深人员深入一线则存在其时间利用效率的问题。其二是在这种沟通过程中,信息很容易丢失或误解。哪怕是1对1的当面沟通,也很容易发生这类问题。结果也变成要么资深人员亲力亲为,要么由于反复多次的沟通导致项目时间延长。
- 因此,最佳实践是采用视觉化讨论的方式来利用资深人员的时间。主要的做法是在每次项目的早期,准备好insight workshop的流程和insight sheet。Insight sheet分成两个部分,事实部分由访谈参与人员在访谈结束后当天完成,洞察部分则在资深人员(多人,但不一定参与实地)参与的情况下共同完成。
- 总体上,强调一手事实与数据在所有workshop参与人员中共有,洞察则由资深人员带领初级研究员共同得出。会后再以初级研究员的时间为主来完成洞察整理。这样会比较高效。
本文源自对资深研究人员张弛和黄钢的访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