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整理自近期品创副总经理、资深定性研究专家姜莉针对初级研究人员进行问卷设计培训。 1 被访者招募流程 在讲甄别问卷之前,我们先讲一下品创整个定性研究项目被访者招募流程。 招募之前我们跟客户......
然后开始我们今天的培训主题,即甄别问卷的撰写;
再往后就是招募受访者前给代理做培训使其清楚招募条件;
然后招募,代理招来人,需要我们自己进行二次甄别来确保这是我们想要的人;
确定样本后准备被访者的介绍资料,为入户做好准备;
招募过程需要登记招募进度表并及时向客户确认样本。
考虑一下,如果你要招募时尚达人、游戏达人、烹饪爱好者、品味饕餮客、高端用户等这些人,在问卷设计里面该如何证明他是游戏达人?刚才的同学认为,可以把关键条件量化一下,比如玩什么游戏,这些游戏是否主流,每周玩游戏的频率多少,每次游戏时长多少,他和朋友怎么介绍游戏。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千万不要直接问你喜不喜欢,是不是之类的问题,一定要把问题变成一个可以摸得着的边界,而不是我觉得怎样就是怎样。
请问你是一个注重健康的人么?你多注重健康,请1-5打分。这些问法都太过小白,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给别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哪怕天天熬夜买醉,谁会说自己不注重健康呢?之前我们做理想社区项目,我们请被访者说一下他理想社区是什么样子,通过这样一个开放性问题,我们可以确定两个事情,第一,这是不是你想要的品类用户,不管是音乐爱好者、游戏达人还是烹饪美食家,通过这样详细描述你才能确定他到底是不是;第二,因为我们定性研究一定要找到爱表达的人,有的人虽然是超级发烧友,了解很多,但不爱说话就白搭。
有些共创项目需要开脑洞,找思维活跃的人,就可以参考这个问法,筷子除了吃饭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假如让您设计一款家用机器人,您会怎样设计?很多时候你收到的答案远比你预想的精彩。
前面两个问题是小白常犯的错误,第三个是一些初级研究员容易犯的,这类人很适合做定性,想法很多,但有一点过度理想化,造成交叉配额特别多,或者要求过于严格,一定要找到什么样的,价格必须多少钱,没有商量余地。这一点我们尤其注意,你进行定性研究的目的不是卡条件,而是看这个人能给你更多的贡献。我们要平衡招募要求与可行性的问题,在能力范围内做不到就不要给自己挖坑。
此外,不要过度假设。你在招募被访者时限制了很多条件,那你的样本是有偏差的,报告结果也会带有主观偏见,限制的条件越多越符合你脑子里想的样子,本来就是你的主观判断,然后去做调研无非是借他的嘴说出你想说的话,完全失去了调研的意义。